半岛全站十七年前,当色彩、印花等元素已经不能满足郭培对设计的执著追求,她把目光转向了传统服饰文化,去寻找设计的本质。
十七年后,全世界向东方看,郭培不仅有了自己的高级订制工作室,一个非常优秀的刺绣团队,还成立了自己的刺绣学校,专门培养绣工。
90年代,人们对流行文化的认知大都是牛仔裤、蛤蟆镜和邓丽君。将刺绣用在服装上,人们对它的感觉和记忆可以说几乎为零。
市面上根本看不到任何带刺绣的,特别是带手工刺绣的服装。那时候刚刚出现时装的概念,服装本身的装饰性还很少。大部分都是单一色彩的,还有些印花面料。郭培说,那时候我已经做了将近十年设计工作,所以在我来讲,很想尝试一些新的表现力。
当时,北京有一个地方专门卖老绣片的绣花张,里面出售一些老衣服上拆下来的绣片。受这些元素启发,郭培开始在服装上尝试刺绣元素。郭培回忆,在服装上做刺绣,我们可以说是最早的。那时候,刚刚出现一些挂在墙上的刺绣作品,文革之后,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小回潮,大家怀念一些老的服饰文化,开始有些上海裁缝、浙江裁缝做旗袍的店,但不多。
十几年将刺绣与服饰、与时尚相结合,郭培设计的刺绣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长期在世界各地寻找设计灵感,郭培发现,世界上各个角落都有刺绣文脉。即使是非洲最偏远的土著地区,也有自己民族的刺绣。随着时间推移,已经不能说西方刺绣受到东方的影响,而应该说是东西方互动性的发展。
在郭培的刺绣设计中,既可以看到中式的传统针法,又可以看到欧洲、法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俄罗斯,甚至印度,全世界的技法半岛全站。
从一开始,我就没有刻意走哪个刺绣派系的风格,恰恰如此,才不会受限制,所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刺绣的表现力,当你需要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时,就会去创造技法、研究工具半岛全站。
刺绣中影响作品成色的两个关键就是针和线。现在家庭买的针线盒里,即使是最细小的针,也不能用在刺绣中。绣花针要很短、很细、很小,所以过去的绣娘非常在意自己的针,宁可送人也不借人。针对绣工特别重要,我们的针是在日本、德国定制的,一根针的成本甚至要五十块钱。
玫瑰坊最早的绣线是与苏州线厂,南京金线、金箔厂合作,但是因为刺绣的衰落,一些线厂倒闭,一些变卖厂房。当一种文化记忆失去的时候,随之会倒下很多配套产业。经过长时间考查,郭培最后还是选择了德国、日本的线。确实牢度性好,色彩稳定,光泽度高半岛全站。传统绣线会随着时间渐渐褪色,这一点让我很难接受,所以宁可成本高一点。
26年前,郭培去云南采风,当地的少数民族见到他们这些城市里来的人,高兴得像过节一样。每个女人都穿上她最漂亮的衣服,戴上所有的银饰。在城市根本见不到那么漂亮的服饰。因为封闭,当地人都是手工织布、染布,衣服的美丽图案都是用刺绣来表达的。
虽然现在很多人回归传统,然而郭培认为以前的女红时代再也不会出现。但刺绣是不能失传的,这是民族文化的记忆半岛全站。像日本和服,至今还是在传承、发展。所以我推出了中国嫁衣的概念。我觉得嫁衣就是这样一个传承刺绣和民族服饰记忆的途径。
去年,郭培的中国嫁衣系列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场秀。整个团队准备了将近三十个月,但于我个人却是十年磨一剑。
一个家只有讲传承的时候,这个家才有发展。三代出一个贵族,所谓的贵,不仅仅指财富上的,还是思想、文化、精神上的。乾隆在他收藏的字画珍品上都会盖一枚宜子孙的印,他为什么这样做?其实就是一种传承,一种沉淀和积累。在郭培看来,嫁衣就是一件可以传承的物件,当看到你的下一代穿上你的嫁衣,你会感到你的生命延续了。而有一天,当你看到第三代人还穿着你二十几岁的嫁衣,那是一种生命的完整感。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三联生活周刊”、“爱乐”或“原创”来源之作品(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),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、本网书面授权的半岛全站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三联生活周刊”或“来源:爱乐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刊、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三联生活周刊 由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主办,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,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杂志。